2007年3月12日 星期一

中國革命 汽車市場的崛起


全球車市 「中國勢力」崛起
【經濟日報/記者 蔡翼擎】

2007.03.11 03:41 am

圖/經濟日報提供

去年在中國北京舉行的2006年汽車展覽,全球各大汽車公司CEO 群集北京,就連當時已宣布即將於今年年底離職的德國VW(福斯)集團CEO Bernd Pischet-srieder也趕到了現場,記者問他就要辭職不幹了,為什麼還這麼關心北京車展?他回答說,中國這麼重要的市場,全球都在看,VW也不能一天不注視著它!

中國,成長力驚人的市場,在全球汽車產業陷入寒冬之際,已變成唯一的香格里拉樂土。為了競逐這塊具有爆發性商機的新興市場,VW集團砸下重金,開發出命名為「哪吒」(NEEZA)的火紅色新款車,顯然如何在汽車設計中加入「中國元素」已是當今全球汽車產業的新挑戰。

從數據便能體會中國汽車市場驚人的成長力。中國花了30年產銷量才擴充到10萬輛,但開放後旋即飛躍成長,近年更倍數成長,突破百萬、200萬、300萬,再跳升500萬輛,每個突破都只花一年,2006年產銷售粗估已達650萬輛。官方更發下豪語,要讓中國產銷量在2010年達到千萬輛規模。

中國汽車市場消費力幾無底限且超乎想像,一輛只人民幣2.8萬元、3萬元不到的QQ小型車,在全中國大街小巷亂跑;另一方面,再高檔、再貴的奔馳(賓士)車、保時捷,蓮花,在亞洲一年的配額往往一季就被中國消費者搶購一空成長中的國家,消費力通常呈金字塔型,但中國呈現M型結構,低檔高檔都快速成長,中檔車市場相對成長較慢,以致習以中檔車為主力的各國汽車業陷入激烈的競爭。

東方線上公司及上海怡東國際行銷廣告公司總裁蔡鴻賢曾應政大商學院之邀回台演講,剖析全球汽車市場新崛起的「中國勢力」。蔡鴻賢指出,除了消費面展現出驚人的中國勢力外,更值得觀察的是生產面的中國勢力。2006年中國汽車產銷量約650萬輛,其中自製占有率為26.84%,預測2010年中國市場產銷量將達千萬輛的規模,官方計劃將自製汽車的市占率提高至60%。

由650萬輛成長到千萬輛、由27%跳升到60%,中間仍存在著巨大的缺口,如果實現將會引起產銷結構與市場版圖的激烈變化,「中國有可能在四年內做到嗎?」蔡鴻賢研判,以目前中國自主品牌及國際品牌競合策略的互動來觀察,達成目標的可能性很高。

與中國成功合作的第一個汽車大廠是VW(福斯)汽車集團,VW以舊款車桑坦納行銷大陸就賣得很好,獨領風騷將近十年。但近十年中國已非昔日吳下阿蒙,VW 市占率逐漸被後進的GM集團超越,同時大陸政府極力扶植本土汽車產業,使目前中國汽車市場變成「3+X」對抗「6+3」的競合態勢。6+3指的是國際品牌,包括GM、Ford、VM等六家歐美大廠及TOYOTA 、NISSAN、MAZDA等三家日本大廠3+X指的是上汽、一汽、東風等三家中國國營汽車廠,而X是中國各省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省營汽車廠

截至去年年中的統計,中國汽車市場已被五大系統瓜分,包括本土系占26.84%、歐系23.2%、美系12.99%、日系26.95%、韓系10.05%,從2002年前歐系汽車占據半壁江山的「一系獨大」局面轉入均衡格局。

更值得注意的是大陸汽車產業已有自製能力。蔡鴻賢指出,大陸極力培育本土汽車技術,交大、同濟都設有汽車學院,目前最關鍵的引擎及變速箱,大陸都已能自製

大陸高張的民族主義,對本土企業發展自主品牌也產生相當大的助力,例如奇瑞的QQ低價車被韓國現代汽車告到國際法庭,質疑QQ車抄襲現代汽車,而奇瑞申辯掛的是自主品牌應無抄襲之罪。兩方告來告去,反而獲得中國民眾的支持,使得1997年成立的奇瑞從默默無名的小汽車公司一砲而紅。

大陸已有114個汽車品牌,每年還增加20個新的品牌,且全球五大車系市占則呈持續下降趨勢,顯示除了國營廠,各省扶植的汽車廠也遍地開花了,這股中國勢力是不容小覷。

【2007/03/11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沒有留言: